PRODUCT CLASSIFICATION
产品分类煤矿井下环境复杂,电缆长期暴露在煤尘、油污、潮湿环境中,易导致绝缘性能下降、短路甚至火灾风险。据统计,约30%的煤矿电气事故与电缆污损有关(数据来源:《煤矿安全规程》2022版)。清洁电缆不仅能延长使用寿命,还能保障井下供电安全。但传统清洁方法效率低,且可能损伤电缆外层护套,需结合现代技术优化流程。
1. 机械清理法
- 工具选择:使用软毛刷或非金属刮板,避免金属工具划伤绝缘层。
- 操作规范:沿电缆轴向单向清扫,力度控制在5N以内(参考《GB/T 12972-2020矿用电缆标准》),防止护套变形。
- 适用场景:适用于表面干燥煤尘的清理,效率约20米/小时。
2. 化学清洗法
- 清洁剂要求:选用pH值6-8的中性溶剂(如专用电缆清洁剂),严禁强酸强碱腐蚀绝缘材料。
- 步骤:喷涂后静置3-5分钟,再用棉布擦拭,残留物需用清水冲洗。
- 安全提示:作业时需佩戴防毒面具,确保通风良好。
3. 高压水射流技术
- 参数控制:水压不超过10MPa,喷嘴距离电缆30cm以上,避免水渗入内部导体。
- 优势:清洁效率可达50米/小时,尤其适合油污严重区域。
- 限制:需配套防水插座,且不适用于老化电缆。
1. 周期建议:井下主干电缆每季度清洁1次,移动电缆每月检查污损情况。
2. 检查重点:清洁后需用500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,阻值≥10MΩ为合格。
3. 风险规避:禁止带电操作,清洁前需断电并验电;潮湿环境下优先选用机械法。
新型纳米涂层电缆(如自清洁材料)可减少人工维护频率,但目前成本较高。建议煤矿企业结合自身条件,选择“机械+化学"的混合清洁方案,平衡安全性与经济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