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产品分类1. 老化:电缆长期过载或环境温度超过60℃(依据GB/T 12706标准)会加速绝缘层劣化。
2. 机械损伤:施工拉扯、挤压导致绝缘层破裂,常见于转弯半径小于电缆直径15倍的区域。
3. 受潮:接头密封不良或电缆泡水后,绝缘电阻值低于0.5MΩ(IEEE 400标准)即判定为故障。
4. 化学腐蚀:酸碱环境或油污侵蚀绝缘材料,如PVC在油污中寿命缩短50%以上。
1. 目视检查
- 检查电缆外皮有无龟裂、鼓包、烧焦痕迹。
- 重点排查接头、弯折处等易损部位。
2. 仪器检测
- 兆欧表测试:
对500V以下电缆,使用1000V兆欧表测量,绝缘电阻应≥1MΩ(GB 50150规范)。
- 局部放电检测:
采用高频电流传感器(如TEV传感器),放电量超过10pC即需更换电缆(IEC 60270标准)。
- 红外热成像:
温差超过5℃的异常发热点可能是绝缘薄弱处。
3. 针对性修复
- 局部破损:用绝缘胶带或热缩套管包裹,耐压等级需与原电缆一致。
- 大面积老化:直接更换整段电缆,优先选择交联聚乙烯(XLPE)材质,寿命可达30年。
1. 定期巡检:每半年测量一次绝缘电阻,潮湿环境缩短至3个月。
2. 环境控制:电缆沟湿度保持≤70%(GB/T 19666建议),避免与腐蚀性物质接触。
3. 负载管理:长期运行电流不超过额定载流量的80%(IEC 60502规定)。
> 数据来源:国家标准GB/T 12706、IEC 60270及IEEE 400。实际操作需结合现场情况,必要时联系专业机构检测。